【上海闵行】“大鱼海棠”的故事结束了,听他们讲述这60余个日夜的抗疫经历

由闵行体育馆改建而成的“大鱼海棠”是全区第一个建成使用的应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新冠肺炎集中隔离收...

  由闵行体育馆改建而成的“大鱼海棠”是全区第一个建成使用的应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新冠肺炎集中隔离收治点,后改建升级为可收治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亚定点医院。

  在中山医院医疗团队的支持下,“大鱼海棠”内集中收治了3494名病患,闵行区政府特派由相关委办局、属地镇政府负责人组成的工作组驻点,在此期间承担综合协调、改造建设、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工作。

  此前,“大鱼海棠”正式关舱。在舱内工作的60余个日夜中,他们共同经历了哪些故事?

  131个小时

  日夜不停,建成方舱

  随着新冠疫情的变化,在收到改建命令的第一时间,南虹桥公司组织了精干的管理团队投入了建设管理工作。“快速建成应对奥密克戎的方舱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是非疫情情况下不可想象的。”南虹桥公司工程建设部部长胡凯说。

  建设不完成不睡觉,隐患不排除不罢休。胡凯与南虹桥的管理团队一起持续攻坚,在3月20日下午3点到26日凌晨2点的131个小时里,先后克服建设方案随时调整、施工力量紧张、施工机械匮乏、建设材料有限等种种困难,按期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这项艰巨任务。

  在大鱼海棠的初建和亚定点医院改建工程完成后,南虹桥公司又连续建设完成了谈连方舱医院、沈杜公路隔离点的建设工作。

  青年干部入驻半污染区

  接力打造临时“家园”

  闵行团区委挂职副书记陈昊带领“支持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做好半污染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安全保卫、应急处置、废水净化、物资配送等工作,他是医护人员口中年轻的“老管家”“老师傅”“老保姆”。

  “3月26日,我们进入'大鱼海棠'半污染区工作,到5月24日关舱正好满60天时间。”陈昊介绍,亚定点医院改建磨合都在非常紧急的状态下火速完成,工作人员和维保师傅化身“大白”,站在了抗疫第一线,完善设备、改建流程、保障运行。特别是区环保局派遣的污水处理小组,60天以来不分日夜,每天都进入污染区点位测量药剂用量,保障污水排放安全。

  为了将“大鱼海棠”打造成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舒心、安心的临时“家园”,其团队全力做好服务,值班人员24小时待命,保障各类报修事项对接及时、处置高效,满足不同需求。来自上海建工五建的工程小组克服工具、耗材、人力不足等困难,先后完成卫生间适老化改造、临时核酸检测点搭建、安装小厨宝和空调等一系列设施设备改建工作。

  大白内是“警察蓝”

  24小时守卫方舱平安

  4月2日凌晨3时,闵行分局新镇航华派出所副所长陆炜刚躺下没多久,手机骤响,临时治疗点入院30余人,部分人员有抵触情绪,抗拒入院。民警们迅速集结待命,现场疏导,新一天的防疫工作就此展开。5时许,所有人安全收治入院治疗,陆炜长舒一口气,此时天似亮未亮。

  陆炜所带领的这支七人队伍肩负的责任首先是“安全”,既要保证场馆运行的安全稳定,防止事端,又要保护医护、患者的人身安全。他们在防疫前沿阵地,在巡控一线,在重点区域的执勤点……一刻也不敢放松与懈怠,因为他们的大白里面还有一件警察蓝,因为他们代表着“忠诚、担当、守纪律、能战斗” 的警察形象。

  “大鱼岛,大鱼岛,请做好人员出院准备。”“收到,准予放行”“大巴在一号门就位”“五人已上车”……指挥调度声不断,随着大巴启动,康复人员欢心离去。“出院比入院工作要更加细致,严格核实、放行人员,同时也要杜绝在点上形成人员积压而产生的不稳定因素。”陆炜目送一批又一批康复人员离去,默默祝福他们身体健康。

  “如果感染了,

  我就进舱继续做志愿者。”

  每天不足2小时的睡眠,高强度的工作,让这位身材高大结实的达斡尔族蒙古大汉有了时髦的“烟熏妆”,声音嘶哑,但他仍然精神抖擞,不知疲倦。“高馆长,架空层的商户和魔方公寓的人员清退得怎么样了?”“高经理,我是安装单位的,请帮忙联系你们馆的设施设备管理员。”“高主任,今天要集结第二批下基层社区支援的志愿者。”“高老师,病人的1000份牛奶到货了,请清点签收。”

  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应接不暇的事务,桩桩件件都是急事,拖延不得。这就是闵行区体育场馆管理中心主任高志鹏接到区体育馆改建为定点医院消息后72小时内的工作常态。各部门的人因不熟悉,以各种职务称呼他,而他也不断在场馆中心主任、体育馆馆长、物业经理、搬运工等角色中来回转变身份。

  为了减少在外人员流动数量,他安排原场馆中心共同在指挥部协调保障的同志均在家轮休,而他自己则开启了24小时白加黑的工作节奏。

  “我已随时做好被感染的准备。没关系,如果感染了就进舱继续工作,当志愿者。”他说。

  24小时手机待机

  严格把关物资采购与发放

  凌晨4点的闵行区体育馆灯火通明。“这些房间也都是要腾空的……”一名身材瘦小的女同志声音沙哑地在现场指挥,还不时和工人一起搬着物品。她就是闵行区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副主任方芳,负责方舱医院改建的后勤工作,以及确保各类物资及时采购与发放。

  首批物资要在开舱前采购到位,4000套洗漱包、日用品包、拖鞋、面盆是出现在她手上的第一份清单。这么大的数量,应急部门也只能从库存中调拨1500套洗漱包,其他只能从市场采购。但依据防疫要求,线下商超基本已关停,在多个电话联系后,终于有一家商户可以在当日3小时内备齐货并送达方舱。“质量要保障好,关键是质量要过关……”这是她不断重复的话。对于采购物品质量的严格要求是她采购过程中的唯一标准。

  随着方舱医院进入正常运转,各类生活物资、日用品的采购清单源源不断涌来,接不完的电话、点不完的货也成为方芳每天的工作日常。

  “对于当时运力非常紧张的上海来说,每次的采购都需要多方协调,还经常会遇到突发情况商家无法送货,需要临时联系其他供货商及时补位,此外也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配送数量和种类,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发安全问题。”她说道。

  每天12小时工作,24小时手机待机,高负荷运转模式,这样的后勤保障工作她一干就是两个多月。

  严格遴选方舱酒店

  让医务人员更安心

  七宝镇信访办主任吴春欣作为隔离点负责人,从疫情之初就往返奔波于各个隔离酒店。当3月中旬接到为闵行体育馆方舱医务及工勤人员紧急征用5家隔离酒店任务时,他第一时间与区镇相关部门及领导参与到了酒店遴选和现场谈判沟通等工作,许多由于硬件设施不符合隔离规范而被否决。

  每当有酒店被确定征用时,他主动联系卫生部门并严格把关,按照密接点位管理标准,共同确定隔离点的区域设置并进行隔断施工。从“三区两通道”设置,到缓冲区隔断具体施工细节,再到对电梯、消防、污水管网等设施设备的全面排摸检查……确保方舱酒店实行严格的闭环管理,同时为医务及工勤人员做好各项生活保障。

  吴春欣常常叮嘱:“工作人员在方舱工作一天下来非常疲惫,在闭环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让他们觉得安心。”目前方舱已经闭舱,当知道正在酒店隔离的医务及工勤人员需每天进行核酸检测时,他又及时联系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千麦公司,半天之内寄送核酸样管、上门采样,和每个酒店值班长强调要做好具体的衔接工作,又一次解决了医务及工勤人员的后顾之忧。

  他是无所不能的普通人

  “诸葛师傅,红区需要配送物资,请运送50桶矿泉水到黄区接收处。”“好的,马上送到。”方舱志愿者诸葛爱军快速回应。作为闵行体育公园一名普通外来服务人员,在接到区绿容局任务指令后,诸葛爱军放弃居家休息的机会,挺身而出。

  诸葛师傅每天承担着物资搬运、开车驳运和医护人员接送的工作任务,在人手紧缺时,熟练承担每日绿区人员核酸检测扫码工作,融入中山医院团队,成为不可若缺的一名“骨干人员”。当问他需不需要休息几天时,他淳朴地说:“这比干农活要轻松”。

  从3月20日建设到5月24日正式关舱,整整66天。诸葛师傅无一天休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始终保持的服务状态,奋战在抗疫一线。

  紧急启动配合工作

  闭环在岗2个多月

  东湖物业公司作为年初刚刚更换的物业公司,疫情前还处于交接后各类设备和场馆管理适应期,在3月份接到体育馆将改建为方舱医院紧急通知后,紧急启动各项配合工作,组织工作人员按照防疫要求驻守在隔离点,坚持闭环在岗2个多月,24小时待命为隔离点外围的保障工作尽力尽责。

  其间,物业各部门根据指挥要求统计撤离留场车辆,力保场馆水电煤按需供给,加紧外围及场馆内区域消杀清理,高效有序完成准备工作。后续继续根据防控要求,配合调整场馆整体通风工作方案,保障收治环境安全。

  5月24日,“大鱼海棠”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60余天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工作人员不眠不休地辛勤劳动和付出。每一个人都是抗疫中的一点微光,无数的微光汇聚成大上海保卫战的星辰大海。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