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猛履新海南省委常委,曾是从书记员做起的最年轻省高院院长

4月29日晚间,海南传来了人事新消息。中共中央日前批准:陈国猛同志任中共海南省委委员、常委...

4 月 29 日晚间,海南传来了人事新消息。中共中央日前批准:陈国猛同志任中共海南省委委员、常委和省纪委书记。


关于陈国猛其人,长期在政法领域耕耘的他,曾创下过许多 " 第一 "。在他身上,也围绕着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年轻,另一个则是改革。


从书记员做起的最年轻省高院院长


1966 年 10 月出生的陈国猛,曾是全国上下最年轻的省高院院长。


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学专业的他,职业生涯从书记员开始。1998 年,他从厦门中院经济一庭庭长的任上转任厦门市思明区法院副院长,几个月后担任思明区法院院长。2003 年,陈国猛回到厦门市中院担任副院长(副厅级)。


2011 年初,陈国猛升任厦门市中院院长,第二年被最高院授予个人一等功。2015 年,陈国猛成为福建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2016 年初,多地省级法检迎来 " 一把手 " 换血。50 岁不到的陈国猛调任浙江,任浙江省高院院长,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2014 年,所有省级法院院长的平均年龄为 57.4 岁,而 2016 年履新的 7 名新科高院院长平均年龄为 55 岁,还诞生了一个 " 史上最年轻 "。有媒体解读,年轻血液的注入,诠释了司法人事改革的若干方向。


2017 年,陈国猛再次履新,进京担任了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副部级)。


" 中国第一法槌 "


关于陈国猛,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故事。


2001 年 9 月 14 日,时任福建厦门思明区法院院长的陈国猛,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庭审中,使用了法槌。


一直以来,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的庭审秩序经常出现意料之外的状况,基层法院的法官们不得不想尽办法掌控庭审节奏,维持庭审秩序,保证顺利开庭。为了寻找一个既能有效管理庭审秩序,又能体现法官威严的庭审辅助工具,厦门市思明区法院的法官们专门展开了讨论。


最终陈国猛拍板,用麦穗和齿轮、独角兽獬廌跟法槌结合,设计一款有自己特点的法槌。


如今这把 " 中国第一法槌 " 早已功成身退,但其背后的革新意义却不能因此抹去。2001 年 12 月 24 日,最高院审判委员会第 1201 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试行)》,规定从 2002 年 6 月 1 日起全国法院在庭审中统一使用法槌。


2011 年,陈国猛履新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上任不久,他就召集了一批年轻法官,共同商讨和撰写厦门法院系统的 " 十二五 " 规划。他给这份 " 十二五 " 规划定了一个总的基调——打 " 台 " 球。


陈国猛的理由是:厦门特区是因 " 台 " 而生,应该在涉台事务方面走在前面,先行先试。作为两岸关系的桥头堡,涉台审判至关重要。此前厦门市中院曾有过相类似的设想,但种种原因影响,并未成功。陈国猛上任之后,重启改革,最终决定将 " 涉台法庭 " 放在厦门台商最集中的海沧区。


2012 年 6 月 15 日,涉台法庭在海沧区法院获批正式挂牌成立。


而他的改革举措也获得了不小的认可,厦门中院在 2001 年和 2012 年分别被最高法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荣记 " 集体一等功 ";2014 年," 涉台派出法庭 " 也被评为福建省法院司法品牌项目。


陈国猛赴任浙江以后,没有停下创新改革的步伐。2017 年,我国第一家互联网法院诞生在浙江,这背后又有这位省高院院长的影子。


这家互联网法院的诞生,颠覆了传统审案的方式。陈国猛曾说 :" 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 , 标志着浙江法院信息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借此东风 , 浙江法院愿继续当好互联网审判方式改革的‘先行者’ , 互联网司法裁判规则制定的‘试验田’ , 互联网空间依法治理的‘孵化器’。"


资料来源:法制日报、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政知道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