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中国》之廉洁,为政之本

晏婴,尊称晏子,春秋后期齐国重要政治家,他认为“廉者,政之本也。”把“廉”当作为政的根本、政治的根本,从而形成了“廉政”一词,晏子是中国最早提出“廉政”的官员,并为之躬行不怠。

历史记载,齐景公有一次问晏婴:“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婴回答:“廉政要像水一样清,清清的水很美,如果它浑浊了,就会把它经过的地方都污染;如果它是清清的,那么在它所经过的地方,水会把一切污浊的东西都清除了。”这是我国历史上有人对“廉政”一词最早的理解。

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晏婴进一步提出:“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廉之谓公正,让之谓保德。”意思为,廉洁,是为政的根本;谦让,是美德的主体。廉洁也是公正,谦让是一种美德。

晏婴不仅提出“廉政”的概念,倡导以“廉”治国,还是“廉政”与“廉洁”的实践者。晏婴提出:“故圣人伏匿隐处,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是以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大意是:高尚的人隐居,不去干谒君上,洁身以守道,不与世人一同陷于邪恶,所以地位卑微却不失道义,生活困苦不失廉洁。

据记载,晏婴为相三年,齐国政治安定,百姓富足。而晏婴仍然过着朴素的生活。平时,他吃的是普通糙米,很少吃肉食。齐国君主齐景公听说后亲自去他家查看,当他看到晏婴的饭食时说:“先生的家境如此贫穷,我先前却不知道,这都是寡人的过错。”第二天,景公派人给晏婴送去钱和一件很昂贵的狐皮袍子。往返三次,都被晏子拒绝了。晏婴向景公解释道:“您平日给我的赏赐,足够我一家老小吃穿了,并且还有多余的财物帮助亲戚朋友。您要再赏给我大批的钱物,我收下并拿去救济百姓,那是拿您的赏赐为我自己买好名声,廉洁的臣子是不能如此行事的;如果把您赏赐钱物藏起来,就成了不仁不义的人,明智的臣子也不会做这种愚蠢之事的。因此,我无论如何不敢再接受您的赏赐了。”景公见晏婴再三拒绝,只好作罢。

  晏子,忠于国家,怜惜百姓,敢言直谏,廉洁奉公,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晏子的廉政实践是我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建立起特色鲜明的廉政文化体系,教育、引导、激励广大党员永葆清廉本色,就能涵养清风正气,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源源不绝的力量。

“廉者,政之本也。”在据今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今天,晏婴的一句话语对如今的社会仍有深刻教育意义,因此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我们必须抓好政治廉政建设,把清正廉洁当做执政的根本条件,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政治使命,坚定不移地把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