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港有梦枕江眠 ——月港文化守护者江智猛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圆点直播福建讯(周迎春 巫柳滨)

        六百年前那个夜,月朗星稀,喧闹的月港忙碌了一天,不知疲倦的汉子们,盘坐一起,谈笑风生。他们中有船主,有海商,凭江临风,好不自在。当中一位气质儒雅的读书人,时而倾听,时而颔首,对大家的天方奇谈如痴如醉。他叫张燮,大明举子,虽名噪一方,却不恋仕途,偏偏要为家乡立传。

        张燮退隐乡里后,定居锦江(今石码),侍奉双亲,著书立说。天启年间,朝廷有人推举他入朝编撰《神宗实录》,他婉拒,海澄知县和漳州府督饷别驾希望他编撰一部反映当时月港盛况,月港与世界各地交通、各地风物的大书,他欣然应允。这就有了后来长达十二卷的《东西洋考》。来自血液中的家乡情怀,成就他那部月港巨著。史学家称之为“开采访之局,垂不刊之典”、“补前任所未备”。这是张燮对那个故园的承诺!

        六百年后的这个夜,夜深人静,窗外路灯透亮,仿佛能照见白天的繁华。海丝文化研究会,龙海石码古街上的一座小楼,一个汉子全神贯注地翻阅着张燮写的《东西洋考》,这部早已泛黄的大古籍记录着一个大时代跨越风浪的繁华、富庶,和普通百姓的生计。

        他叫江智猛,龙海海丝文化研究会会长、海丝办主任。他喜欢送走白天喧嚣之后,安静地在自己的空间,痴迷走进心中的“月港”。犹如穿越时空的引领,两位钟情于茫茫海洋的汉子,彼此相约。在张燮的“话语”中,一幅关于月港的画卷慢慢展开:

        此刻的月港,宝贿填舟、钟鼓响答,东北巨贾、竞骛争驰,豪民商舶、扬帆外国,丝绸、茶叶、瓷器等物产越洋过海,远销他乡;白银香料、番薯烟叶、异兽奇药,源源不断地输入内地……四方商客每天如潮水般涌到月港行市上,喧嚷中夹杂着不同地区的话音,港外小屿,大船小驳。彼时这里,码头妇孺翘首期待男人归来,商贾拥挤推搡,等待抢购上岸第一票物资,东西方商品在此交易,多种文化在此融合。

(大帆船时代月港景象)

        1567年,大明隆庆元年—— 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刻。

        在倭乱、民间抗争的强大压力下,广州、福州、宁波、泉州诸港朝贡贸易萎缩,月港在地利、人和之际,遇到了好天时,明政府取消“海禁”,在月港设立县治,准贩东西洋,开放了民间海外贸易,月港成了大明王朝唯一合法出海贸易的港口,史称“大明第一港”。

        岁月涤荡,如今,月港的荣光,已经沉寂在汩汩而流的九龙江水中;沉寂在憨实无语的老码头石板岩上;沉寂在江底千年无眠的河床里!然而,月港文化犹如高悬在星空的弯月,扣击着无数人的心弦。其中有一个汉子,痴守月港文化几十年,他就是江智猛,在江智猛的血液里,讲述月港,成为他每天的幸福生活之一。

        九龙江畔长大的江智猛,父母是质朴厚道的庄稼人。少年时期,他的艺术禀赋就显露出来。乡邻办寿礼,先生忙着登录亲友礼单,小小的他在一旁静静地揣摩,横、竖、撇、捺,记在心里,回去临写,有模有样。那年冬天,接近春节,大人在集市上摆张几案,小先生写春联啦,赶集的人好奇涌过来,生意竟然不错!小小年纪他便觉得,文化很“有用”!1986年,江智猛以“全国中等师范学生书法大赛第一名”的佳绩,从龙溪师范毕业。

        改革开放后的一天,一个文友拿来几张纸,告诉江智猛,龙海县委宣传部和厦门大学搞了个月港研讨会,邀请了很多专家。江智猛第一次知道“月港”。上世纪90年代初,海澄文化活动很活跃,一位本土文化人在家筹办月港文化沙龙,江智猛也是常客。沙龙上,大家激情的交流,越发点燃他对古月港的好奇和对月港文化的迷恋。终于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约了几个文友到海澄帆巷去看“月港”。凭借自己对月港点滴认识,走在九龙江堤岸上,他仿佛看到先民,因为生活无以为继,劈波斩浪,漂洋过海,向海求生的景象。时光隧道上,刻满了月港所承载的家乡美好记忆,自豪、向往、责任,小小的港湾,期待他无私无尽、无悔无怨地挖掘。

        月港是历史的,月港文化是博大的,严谨的学术能力,是一个文化人,尤其是一个史学者的禀赋。一直以来,在海洋研究领域颇有威望的厦门大学杨国祯、林仁川、李金明教授都对这个好学的年轻人,给予指导与补课,他们常常在方法上、材料上、方向上,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江智猛更快踏上月港文化治学的征途。他开始廓清月港的基本文化元素,从史料的搜集、遗址的踏查、实物的考证,复活真实的月港。

        2008年,江智猛调到文化局工作,保护、传承、弘扬月港文化自然就成了他的份内工作。每次出差培训开会,学习阅读月港历史文化就成了他的最爱,书店、藏馆、斋阁,广收博采、去伪存真,从那里他查阅、摘取了月港的各种古籍史料百余种。多年来,书法艺术追求中沉淀的文化修养、文化品味,使他游刃有余地穿行于各种典籍的解读与汲取。工作之余,他沉浸在各种资料,构建心中的月港;双休日,他在古月港的遗址上,走、看、问、听,曾经的月港七个临江古街,链接七座码头,七座古庙,江智猛用足迹一道道,目光一遍遍梳理。

        江智猛在书法、诗联、文学等方面的扎实功底,也为他读懂、悟透月港文化,提供了有力帮助。在他的笔下,鲜活的月港风景,迷人的月港风华,散发着浓浓的艺术韵味。他常说:月港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与月港相约,此生不离不弃。

(月港静静的老街)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全球化发展模式徐徐地拉开序幕。

        江智猛隐约感到:大时代成就月港百余年盛景,新时代也为蛰伏的月港,做好圆梦复兴的准备。月港,这个承载一个国家的近代史发端,第一次以国际化的视野,与世界融合的启航港,在新时代重新唤醒古老的海洋记忆。

        是年,龙海市海丝文化研究会成立,别无二选,江智猛成为创会会长。保护月港遗址,助推月港申遗,弘扬海丝文化,成为他的担当与使命。修遗址、复原貌、开论坛、创报刊、助申遗,重振月港雄风。他明白:复兴月港,不只是个人的情怀,而是责任,历史赋予龙海人民,历史赋予有情怀的文化人责任和愿景。

        2015年夏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推动下,修缮复活月港的工程正式启动。豆巷村沿江店面的改造、码头的清淤、沿江木栈道……烈日炎炎之下,工程顺利展开,而他,白天与项目施工人员一道商量,某处原来是个什么样,存在什么问题,可以做成什么样,大到规划,小到细节,他循循疏导,丈量、计算、汇报、沟通,不遗余力,亲力亲为。夜晚与文史专家们一起,图纸、资料、构建、样式,不厌其烦,周密思虑。月港每一扇窗,每一处石雕,每一条巷道……都要小心翼翼去琢磨。

        月港临江海丝馆诞生了。江智猛从海丝馆的题匾,到展馆图文的书写解说,从各种典籍和史料,到番银瓷器、缰橹器物搜集整理,从日常习俗的记载到祭祀礼仪的安排,无不用心揣摩。艰苦的用心,浸蘸对月港的情怀,饱含对月港的挚爱。他把对于时间的全部记忆,融入海丝馆的字里行间、屋檐瓦砾。

        复兴之路艰难,但是,在一个赤子看来,艰难的过程就是最幸福的履历。——月港是自己心中的丰碑。

(残破的碑文记载月港街市)

        新时代,新征程。2021年7月16日,习近平主席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使月港复兴迎来了曙光,月港申遗进入全球文化学者的视野。曾经在西班牙工作的著名学者于小平,在西班牙《侨声报》上刊文《中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综述”》,正式提出“由中国、西班牙、墨西哥、菲律宾四国联合将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江智猛积极响应,组织了5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月港参与“太平洋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的签名倡议书。“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中国再添一颗世界文化遗产明珠,月港走向跨国申遗的路线图更加清晰。

        月港、月港、月港……月港申遗的锣鼓声敲响!

        一批一批的客人,来到月港海丝馆、来到督饷码头、来到临江古街。周末,江智猛来不及喘一口气,刚刚结束上午客人的参访,还未歇脚,下午客人又要来啦,都指名要江智猛解说。客人们来参访月港,不约而同要见这位痴守月港文化的汉子,他是月港文化的信使!

        小雨淅沥沥,一丝海风飘过,江智猛领着客人慢慢地走在古街,家家户户门前的竹帘支棱着,望着这用来挡风遮雨,辟邪祈福的片片珠帘,江智猛引领批批客人,进入月港世界。几十年来,他总有上千次来到这里。这里安放着他的热情、他的智慧,他的才识,他引领着客人,如同张燮引领着他一样,走进月港,走进沉寂在这片土地深处的骄傲与辉煌,他们一起大踏步汇入时代洪流,向海图强。

(月港文化守护者江智猛)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