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连续5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如何做到的?

近日,中国科协发布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认定的名单,上海市闵行区位列其中。从2004年至今,闵行区已连续5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

  近日,中国科协发布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认定的名单,上海市闵行区位列其中。从2004年至今,闵行区已连续5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

(来源: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此次认定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旨在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推进新时代基层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经过推荐、创建申报、专家评审,最终认定了53个全国科普示范区县(市、区),上海市仅有2个示范区,闵行就是其中之一。那么,闵行区是如何做到连续5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

  协同融合

  近年来,闵行区持续完善市-区-街镇-村居“四级”联动机制,建立区域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规划共绘、项目共推、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加强协同融合,科普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来源: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在全区范围开展科技节活动、上海科技70周年展览、上海抗疫科普专题巡展等,曾承办2019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深入镇(街道)、社区(村)开展节能低碳、公共安全、医疗健康等主题活动;多部门联合协作开展职工科技节、节能宣传周活动、爱心暑托班、六五环境日活动等;加强地域交流合作,与江苏省太仓市、浙江省嘉善县共建长三角一小时城际科普交流圈,与云南省保山市、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对口结对开展科普帮扶项目等。

  激发活力

  闵行区着力做好科普嘉年华、科学秀大赛、科普微童话创作大赛、科普阅马、院士专家进校园等特色科普品牌活动,每年全区开展上万场科普活动,年参与人次达百万。

(来源: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开展“闵行少年星”“明日科技之星”评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青少年品牌活动,在国家级、市级科技竞赛中,闵行学生成绩名列前茅。

  2009年至今,闵行区吸引知名专家等成立了科普工作室,从事科普创作。近年来,科普工作室成效日趋显著,如“赵静科普工作室”负责人赵静被评为“典赞·2019科普中国”活动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从2017年起,与专业团队合作,打造了《地球奇侠》系列青少年科普舞台剧,至今已创作演出6部科普剧,创作5册电子科普漫画,设计开发周边商品,在演出时进行公益售卖。

(来源: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2020年,推出科普“3合1”线上宣传栏目,以讲述一个科学原理、一名科学家、一个科学实验的形式定期发布,至今已发布30多期,阅读量超3万人次。

  吸引社会化力量参与科普事业,鼓励高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申报闵行区科普项目,仅2021年就吸引社会资金超700多万;支持企业建设科普基地,现有40家企业性质的科普教育基地,达到近一半的总基地数;动员企业以冠名赞助各类科普活动。

(来源: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筑牢基础

  目前,闵行区共有82家区级科普教育基地(其中28家市级基地),区级科普教育场馆总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米,年均接待人次达到200万次。全区镇(街道、莘庄工业区)都建有科普活动室(站)、科普画廊(宣传栏),建成多家社区书院、社区创新屋等“家门口”科普活动场所。

  闵行区坚持传统手段与新技术手段相结合,加强全媒体科普,利用电视栏目、报刊、地铁、电子屏、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开展宣传。科技节、科普日期间,在地铁5号线打造科普专列,科普宣传覆盖1-13号线地铁车厢及闵行区域内的地铁站点。

  培育云端在线科普新模式,积极整合微信、抖音、“今日闵行”等“云”平台,以“云”为特色,开展“云”参观、“云”直播、“云”旅游、“云”竞赛、“云”讲座等。

  建立区、街道(镇)、社区三级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推出品牌服务项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惠闵行”志愿服务活动、流动科技馆巡展、科普进社区等服务深入人心。

(来源: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每年开展科普人才培训工作,科普人才培养水平始终处于全市领先,2021年闵行选手以第一的成绩,荣获全市科普讲解大赛金奖。

  创造未来

  “十四五”期间,闵行区将把科普事业与建设“一南一北”工作相结合,在打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和智造基地,北部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基础上,把握“重点项目、品牌活动、原创内容和区域特色”四大抓手,力争实现“科普工作机制更加优化,科普社会化市场化特色更加鲜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更加融合,科普内容和服务供给更加充分,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五个目标,将闵行区建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来源: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今后,闵行区还将以此次创建为起点,强化基础、厚植土壤、优化环境,以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民生需求为牵引,以重点项目、品牌活动、原创内容和区域特色为抓手,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开展科普工作。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