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钩针编结,时尚年轻的“非遗”
钩针编结,是20世纪80年代数万女性赖以谋生的手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民消费需求的变化,这...
钩针编结,是20世纪80年代数万女性赖以谋生的手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民消费需求的变化,这项技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而上海市闵行区的莘庄钩针编结于2007年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莘庄人引以为傲的记忆。如今,这项中国传统技艺“说”起了最当下、最时尚、最前卫的艺术语言,莘庄非遗传承人跟随设计师们大胆求变,一起完成了一场跨界碰撞。
钩针编结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林花与设计师们采用了大地色系的主色调,运用来自雪域的面料,再配以藏花红、土格黄等色彩的钩针花,这场跨界碰撞产生出了不一样的火花。“格桑缘”系列服饰古老而摩登,让人仿佛望见了2700公里外远离尘世喧嚣的果洛。

来源:闵行区莘庄镇
与常规接针法、缠针法等钩针编结相比,此次作品还融合了新的针法理念,三维立体地再现了神秘的雪域风情。一针一线钩编的幸福吉祥格桑花是我们对果洛最美好的祝福,一朵朵“非遗之花”绚烂地绽放在服饰间,古老的“非遗”以灵动的姿态走向更多人的生活。

来源:闵行区莘庄镇

来源:闵行区莘庄镇
“非遗”跨界将传统技艺应用到现代设计,重现不一样的色彩。在传统与当代对话中,我们与它之间的鸿沟仿佛一下子消弭了。“希望通过跨界、跨域融合,我们珍贵的传统文化,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风土人情,可以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从而创造分享和交流的机会。”
钩针编结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林花表示,通过设计师的创意和巧思,钩针编结被转化成了服装、饰品等商品,进入了大家的眼帘。“‘非遗’也为设计师提供了创作灵感,让时尚服饰在文化的加持下走出个性化,特色化,是一种双赢。”

来源:闵行区莘庄镇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钩针编结是莘庄的文化底蕴,时尚则是莘庄寻求变化的突破口,让非遗从我们的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