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跨越时空的互动,现代传统两相融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的10位学子与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老年学校刺绣班的学员们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学习...

  随着生活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事情都可以仅用一部手机去实现。但这些“便捷通道”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却可能是生活中的“门槛”和横在面前的“数字鸿沟”。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为老年人们制作推出了“乐龄码”课程。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的10位学子与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老年学校刺绣班的学员们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学习。大学生们这次将“乐龄码”的使用方式带进了社区,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与信息时代接轨。只要老年人完成了线上任务,就可以取得结业证书,申请到一个自动生成、显示本人数字头像的“乐龄码”。而奶奶们则教年轻的孩子们传统刺绣,传承珍贵非遗文化。

(来源: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我之前一直用老年机,最近外甥刚刚给我买了新的智能手机,我想学着用起来,这样生活就会便利很多了。”78岁杜奶奶说道。

  课堂上,大学生们教授如何进行地图导航,手把手帮助奶奶们熟悉各种操作。很快,奶奶们便掌握了授课内容。“我手机之前下载了百度地图,但是我不会用。今天大学生跟我讲了,怎么坐公交,去哪里方便,挺好的,慢慢学习吧。”于奶奶说。

  “现在是一个‘后育’的时代,之前是一个‘先育’的时代,之前的传承可能是老人需要去教小孩子,但是现在其实不只是老年人要教孩子,孩子们也有一个反哺,和老年人一起共同进步。”学生郭筱语说。

(来源: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刺绣课上,双方“学生”与“老师”身份互转。志愿者提醒,如果奶奶们看不清穿不进针,大学生们要及时帮助。话音未落,只见一位奶奶快速地完成了这一步骤,而身旁的学生还在吃力地寻找针眼中。“我其实也看不清的,多年的经验和感觉了,一下就能穿进去。”奶奶谦虚地说道。

  聊起刺绣,于奶奶可是行家:“绣绷要绷紧,线要这样打结……”奶奶们耐心地教会同学们传统刺绣工艺,短短的90分钟,手帕上的针线密集起来,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加热络,他们亲手绣出了华东师范大学70年校庆纪念标识,为学校送上特殊的生日祝福。

(来源: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这种形式挺好玩的,一会儿当老师,一会儿当学生,感觉很开心,我们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优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体验完课程后,奶奶们说道。

  据了解,现场学生大多18岁,奶奶中年纪最大的已经78岁了,这场跨越时空的互动,给他们留下了暖暖的回忆。对老年人而言,青春逝去,往昔峥嵘岁月淡然翻过,而年轻人的陪伴、关怀与祝福,对他们而言是最好的礼物。

  (原载于“今日闵行”微信公众号 作者:宿铭珊 符强 作者单位: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